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
编号:13301882
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应用于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价值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第15期
     有研究表明,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制度在刚开始实施时,效果并不显著,而随着实施时间的增加,压疮上报正确率也有显著提高[20]。这表明对压疮的控制,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因此对压疮的有效管理还需在医院管理者的支持下进行充分完善,以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医院实施阶梯式慢性伤口小组制度,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应知识及技能操作的掌握能力,并能够将已发生的压疮及时准确的进行上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小雁,高明月,周正宏,等.PDCA管理法在术中压疮管理中的实施[J/OL].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3):17-19.

    [2]邹丽华,叶国玲,陈铮立,等.标准化防护流程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41-743.
, 百拇医药
    [3]王华芳,孙红玲,许彩云,等.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标准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4-1107.

    [4]沈向英,陈园园,马红梅.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5):134-137.

    [5]周爱芽,梁艳,曾静妮,等.阶梯式皮肤质控小组在心内科压疮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75-76.

    [6]苏昇,毛玫红,奚晓霞.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30(12):211-212.

    [7]王春燕,康亚婵,郑艳霞,等.实施规范压疮管理对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7,25(5):128-129.
, 百拇医药
    [8]汤新辉,谌永毅,朱小妹,等.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5,30(24):65-66,79.

    [9]赵琦,蒋红,孙晓春,等.基于JCI标准的医院压疮现患率和院内压疮发生率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7):47-49.

    [10]李春莲.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意义[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85-86.

    [11]周晓玲,乔丽娜,郑雪梅,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及其信效度检测[J].护理学杂志,2013,28(18):53-55.

    [12]陆霞燕,黄敏,颜春惠,等.压疮管理专业小组对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的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63-264.
, 百拇医药
    [13]宋瑰琦,秦玉荣,刘曼曼,等.应用PUSH评分实施压疮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869-872.

    [14]蒋琪霞,王建东,彭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的汉化及其信效度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7):750-753.

    [15]李麗.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99-500.

    [16]段亚娜.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229-231.

    [17]段亚娜,仲媛,肖楠.双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56-159.

    [18]胡霞.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7):286-287.

    [19]刘翀,韦铁民,吕玲春,等.社区化管理模式在慢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2):885-889.

    [20]高京华,李婷,王倩,等.皮肤护理专科小组模式在临床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635-2638., http://www.100md.com(云燕 林粤祺 魏晓微)
上一页1 2 3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